武汉,大雪,我在私家车驾驶位上复工
2020-03-04

2月15日,武汉,大雪。

狭小车厢内,笔记本电脑顶着方向盘,两台手机连着车充,保温杯里装满热水——“临时办公室”里的所有装备尽在眼前。

许斌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,这是他在私家车里工作的第13天。

缩在驾驶位上,许斌哈了口气,搓了搓手。天冷,暖气却打一会儿就得关掉。车里汽油不多了,社区封闭式管理,没法开出去加油,必须省着用。

这个春节,许斌带着妻子和刚满四个月的宝宝,临时搬到父母家中。因为居家条件一般,怕吵着孩子,他只能把工作全部腾挪到车里完成。

和你我一样,他是儿子、是丈夫、是父亲,是一个普通人。

和你我不同,他身处疫情中心,新冠肺炎近在咫尺:所住的小区里有29名确诊患者,亲舅舅也被确诊感染。

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,积起厚厚一层,很快覆没车窗。你不知道,漫天苍茫中还隐匿着一个狭小的“办公室”,那里有一个武汉人对生活最纯粹的坚持。

我们记录了他的讲述。

机场排队的车流,让我想起那年非典

“幸亏你没来,不然可能回不去了。”1月21日,我对取消了武汉行程的上海同事这样说。而就在前一天,我还觉得她有些小题大做。

我是武汉人,目前在新葡萄8883官网AMG武汉园区担任商务经理,客户群体是湖北的大型车企。

同事从上海赶来和我一起拜访客户,原本是很寻常的事。一月中上旬,我们还在和客户频繁沟通交流,开项目会议。当时只是听说有八名造谣者,对新冠肺炎一点概念也没有,大家不戴口罩,正常往来。谁也没想到疫情会来得如此突然,急转直下。

1月20日,我一个人去拜访客户,晚饭后送他去天河机场。去航站楼的路很堵,我们排队等了20多分钟。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。后来才知道,机场已经开始管控人流,每个进出机场的人都要体温测量。

我心里一下子急起来了。武汉从没有那么大规模的机场拥堵,这让我想到了非典。那一年我大四,坐火车去上海参加招聘会,要到学校的招待所先隔离7天,回来再隔离7天。

后怕也出现在这一刻。当天晚上又传出有疑似病例,而我家在汉口,距离华南海鲜市场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。

我很快做了两个决定。

第一个决定是搬家。我家宝宝才4个月大,第二天,也就是1月21日,我直接带着老婆孩子一家人去我妈那里了。也在武汉市,青山区,距离华南海鲜市场约20公里。

第二个决定是戴口罩。我赶去药店买了一些预防感冒发烧的中成药口服液。药店人不多,只是门口堆着一大车子货。我问这是什么,工作人员说是口罩。我说已经这么严重了吗,对方说现在物资紧缺。

于是我买了2袋,共40只口罩,一直用到现在。

十人开会用大礼堂,客户给我们泡腾片

事实上,从1月1日开始,我们公司就给员工发口罩,并且上下班测量体温。这个决策很英明,只不过当时大家都以为是严重流感。

公司正常是1月19日放假,而我后面几天都和客户约好了,所以还在外面跑。尤其是1月23日小年夜这个局,我们前前后后组了四个月,很不容易,还是得去。不过,客户也说:“人数最好少一点,谈的时间短一点。”

23日一早,下雨,我自己打车到了客户那儿,和同事汇合。门卫已经戴着口罩、准备了测温枪,嘀一下才能进入。

地点选在一个超大的礼堂,我们五个人,对方五个人,一共十个人,就拿大礼堂当会议室,每个人都坐得远远的,间隔得有3米以上。客户给我们倒水,竟也不是泡茶叶,而是直接给了泡腾片,一人一杯。

正常时间一次交流大约需要3-4小时,当天,我们只花了2个半小时。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拜访客户。结束工作,有个同事原本下午要坐高铁回山东,收到消息说被管控了,也没回成,就一直待在武汉。

当天晚上我们发现,疫情超出了想象,形势越来越严峻。我有些在医院工作的朋友都说,没得啥大病就千万别来医院。

老婆和妈妈非常担心,因为我一直在外奔波,是高危人群。刚开始我想一个人回汉口住,家人到底不放心,后来我就单独睡到客厅边上的小杂物间里,尽量和家人隔开。

家里正常准备了一些过年的食物,够吃,就这样一直家里蹲,一蹲就是十天。

这段时间真的很难熬。我每天刷手机,看到网上有很多关于疫情的消息。为了不让老人也心烦焦虑,我只和老婆私下交流一下。

春节期间我们全家都没有出门,哪怕亲舅舅和我们住同一个小区,也没有见面往来。社区里街坊邻居关系很好,我家住一楼,以前经常会有阿姨伯伯来串门。

这一次我们把门紧紧关上了,响应国家号召,微信拜年。

买白菜来回跑四趟,到家把衣服烧光

就这样一直蹲到2月3日,家里必须补充一波物资了。于是这天下午,我一个人全副武装,去了一趟超市。

出家门前,我做了周全的准备——把自己旧衣服全翻出来换上,戴上眼镜,其他装备也都奢侈地套上两层:戴两层口罩;线手套外面再加一双塑料手套;头上裹了浴帽,再穿一件有帽子的卫衣,外面还加穿一件雨衣。就这么里三层外三层地走进超市,别人都奇怪地看着我,像在看一个怪物。

我去的是沃尔玛,当时物资已经比较匮乏了。新鲜蔬菜有,大白菜是一块钱一斤,价格还行,不过限量供应,一次买单只能买一棵。我结完账,把菜放到车里,又回到超市,前前后后跑了四次,一共买到五棵大白菜。

进出超市都要测温,第一次进去的时候我体温是36度1,最后一次出来的时候再量体温,已经超过37度警戒线了,显示37度1。保安小哥警惕地看着我,我说,不是发烧,这是为了白菜跑那么多趟,热的。

我还买了一些山药、番茄,两大袋面粉,一些坚果,小孩儿用的尿不湿。超市的面条已经不多了,不过米粮油还是充足的。那天我拖了整整两推车的物资,花了两千多块钱。以前有谁去一次超市,一下子能买两千块的日常用品?我真是头一次这么干。

满载而归,开车回家。到了家门口,我把衣服全脱了,只穿小裤衩,嗖地冲进屋里去洗澡。一开始我们就在屋外准备好了大编织袋,脱下的脏衣服全放里面,打包丢在铁桶里。

我妈一把火烧掉了,就跟烧锡箔一样。

为邻居老人联系用车,可他还是走了

11例、17例、19例、21例、27例、28例……

接下来的几天,周边小区、超市陆续有大规模的病患出现,确诊数字不断增加。社区工作人员会把官方文件公布在微信群里,有红头、带公章的那种,居民都能看到。

我们小区现在确诊29人,其中一人还是我亲舅舅。他1月25日时有一些轻微咳嗽,上报到社区,医院也做了备案,医生让他自我隔离。舅舅是轻症,不发烧,但因为不放心,还是去医院做了检查,结果核酸检测是阳性,前两天下午被收治。

知道这事后我心情特别沉重压抑。虽然一直待在武汉,就在漩涡中心,但之前我总在庆幸还没有真正被波及,没想到现在自己的亲戚也被感染了。

类似的事情在身边不断发生:我的客户一家五口都被感染了,包括一岁多的孩子,好在是轻症,已经陆续出院了;我同学的大姨完全确诊,属于重症,前前后后折腾了十五天才住进医院。

活在当下,真的不容易。80后这一代坎坷挺多的,什么都赶上了。

幸好,社区群里大家不停交流,气氛还挺好,身边也有很多人真的会站出来帮忙。

我有一群一起踢球的朋友,在疫情爆发的第三天,他们从襄阳买了10万只口罩。当时高速已经封了,他们就到省道入口处去接,一路送到了社区门口的华润武钢总医院门口,完全是自发组织的。

我家院子前一栋楼,有个老人81岁了,他患有癌症,需要定期去医院换药。原来的医院不接收了,市内交通不畅,去另一个医院有四五公里远。老人的儿子着急地在社区群里求助。

那天下午我帮忙联系用车,电话一个个地打。先是找了官方渠道,社区的三辆车都在忙,没空回来;后来又找了非官方渠道,联系到一位司机志愿者就在附近,愿意接老人去医院。只是当天晚上,老人还是没挺过,走了。

第一次车内办公,电瓶耗尽直接熄火

2月3日,我收到湖北车企东风集团的客户邮件,也是从那一天起,我复工了。

在车内办公是一个全新的体验。作为商务人员,其实我更习惯在线下与客户见面沟通,毕竟“百闻不如一见”,以前我就经常坐红眼航班,当天来回。

但在疫情影响下,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。以前所有天南海北的奔波交流,如今我都在小小的驾驶位上远程完成。

第一次在车里办公还闹了个笑话。空调开热后,我一时忙忘了,自动取电模式过长,电瓶的电量直接耗尽,车没法再发动了,车窗也关不上。

我赶紧在网上查联系电话,找修车小哥过来搭电。他搭电时我进屋,离得远远的;等修理完毕,他走远等着,我把钱放车盖上;等我拉开一段距离,他再走过来拿。非常时期非常做法,尽量不接触,大家都习惯了。平时搭个电20块,那天收了100块,我捏着鼻子认了。

2月14日,别人过情人节,我在紧张地“考试”。当天下午有一场线上投标。疫情之前,招投标都是线下进行,项目经理、商务报价、技术支持,一个团队都在现场。现在这一切搬到了线上,我一个人同时兼顾多方,准备PPT、介绍资料、提问回答……这是项目最关键的阶段,客户得从我这儿了解到全部情况,也倒逼我掌握更多知识。

那天在车里,我从下午1点一直坐到5点半。天气转冷,第二天就下起了雪。下雪天比较难熬,因为交通管制,我不能出去加油,空调只能开一会儿,等车暖起来就关掉。

不过这几天暖和了一些,午后可以在车里晒晒太阳,我觉得不错。

这段时间,我的同事们也都在加班加点,积极工作。大家状况都比较稳定,我们武汉园区目前采用远程办公模式,虽然现实中见不到面,但打开同一个文档,你可以看到好几个人同时在线上编辑。疫情形势严峻,行业竞争激烈,但重压之下,大家干劲反而更足了。

我的微信头像是宝宝的照片,她眯着眼在笑。我在下面加了四个字:“武汉加油!”

更想说的是,“活在当下”。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。

虽然身处冬天,但我们还很坚强。

(转自《新民晚报》,记者/杨洁,口述、图片/武汉园区许斌)

@ 新葡萄(8883·AMG)官方网站-Made in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1034890号 沪公网安备31011702888926 隐私条款和信息安全 版权申明